街道“庭院黨建”經驗材料
近年來,XX街道充分整合轄區資源,探索打造“庭院黨建”模式,通過發揮支部引領和黨員先鋒作用,積極引導居民自治,不斷規范小區管理,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組織提力,做大“庭院黨建”。針對轄區改制企業多、三無黨員多、活動陣地缺的現狀,按照“地域相鄰、利于管理、便于活動”的原則,以一個或幾個庭院為單位,率先在社區建立了X號、X號、X號等庭院黨支部,并以選舉的方式,將德高望重、熱心公益的老黨員推選為支部書記和支委委員。下一步,街道將以區委“城市基層黨建十條措施”為指引,在符合條件的庭院和小區,采取“共駐共建”等方式,加快推進“庭院黨建”、“小區黨建”全覆蓋。
陣地提質,做強“庭院黨建”。搶抓社區提質提檔機遇,采取社區自籌、爭取上級部門投入和轄區單位支持等方式,對庭院環境和支部活動陣地進行了提質升級,打造了功能齊全的庭院黨群活動中心,完善了支部會議、居民議事、矛盾調解等基本功能。陣地提質后,庭院黨建氛圍更加濃厚,其中在社區X條巷、X號庭院等處打造了廉政家風文化長廊,開展了“黨風帶家風 家風促民風”的廣泛宣傳,不斷夯實了“庭院黨建”的基層基礎。
管理提檔,做優“庭院黨建”。在規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健全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確保了“庭院黨建”有序推進。建立工作匯報制度,要求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定期向社區黨委匯報情況。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在醒目處設立黨務公開欄和事務公開欄,在樓道口公示黨員信息、設置居民意見箱等,使黨建觸角延伸到戶、到人。推行“四卡亮相”制度(即:身份卡、學習卡、服務卡、積分卡),將黨員基本義務、“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實情況、參與社區治理等作為積分內容,實行月通報、季講評、七一或年終擇優表彰,促進了庭院黨員管理規范化、常態化。
服務提效,做實“庭院黨建”。確立“黨員接訪日”,每周三由值班黨員輪流接訪。2018年以來,共接待群眾X余人,處理民生問題X余起。開展崗位認領活動,組織庭院黨員認領義務宣傳員、勸導員、巡邏員等崗位,帶頭開展政策宣講、義務巡邏、糾紛調節等活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將黨員志愿者分為居民自治、環境保潔、治安維護等不同工作類別,形成了“黨員做榜樣、示范帶一片”的良好氛圍。同時,將草根自治協會整合組建為“先鋒理事會”,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