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并舉 集成創新
激活糧企轉型“一池春水”
——關于胡吉吐莫糧庫混改模式的調研剖析
(2020年5月)
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關系國家糧食安全,是培育現代農業、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在國家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一系列嘗試、探索和實踐的進程中,杜爾伯特縣胡吉吐莫糧庫面對“生存與發展”的歷史之問,圍繞發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市場要素重組、產業鏈條重構為方向,聚力混合所有制改革“放手一搏”,以全新經營管理模式沖破困境、對接市場、激活動能,實現糧食購銷經營企業向農業生產服務企業轉變,蹚出了“產購儲加銷”一體化運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歷經2007年實施“股份制”改革、2017年拓展“外向型”市場兩次重要轉折,企業扭虧1000余萬元、年利潤增至1200余萬元,固定資產增長38倍、增至1.9億元,倉容增長37倍、增至55萬噸,職工年收入增長18倍、增至9.5萬元,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由“活起來”到“壯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浴火重生。
一些經驗做法值得學習借鑒、復制推廣:
——從“單打獨斗”到“聯合共治”,通過市場化、多元化改造釋放活力。針對體制機制僵化、歷史包袱沉重、企業生存難以為繼等發展桎梏,搶抓國家和省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政策機遇,有序推進社會資本參與企業重組和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對糧庫政策性虧損和經營性虧損轉移剝離、掛賬償還,統籌解決老糧、老人、老賬“三老”問題,在全省率先完成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改革主要通過“三個引入”破題:一是引入民營資本,疊加混合動力。以保障國有資產不流失、實現保值增值為前提,成立糧食資產管理中心、制定企業改革實施方案,按照國有控股60%、社會持股40%比例,啟動初期一次性吸納民間資本200萬元、以現金注資方式獲得股份,現在民營資產規模已放大到8000萬元,最大限度釋放民營資本靈活性優勢、激發了國有資本成長性潛力。二是引入現代制度,強化法人治理。健全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體系,規范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經理層、職工代表大會等職能設置,推行“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能進能出的用工制度、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實施全員解除勞動關系、返聘置換身份的社會人,用足用活選人自主權、用人獨立權,進一步壓縮經營成本、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引入管理經驗,實現高效運營。堅持制度到崗、責任到人,制定54項崗位責任制、完善12項95條獎懲辦法,分管領導與職工同罰不同獎,保管員出問題、主管倉儲副總同樣受罰,保安隊出問題、主管安全副總一并受罰,對恪盡職守職工給予不少于15000元的年終獎金,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干事積極性、提升了對企業的歸屬感。企業先后獲得全國“四無”先進糧庫、全省規范化管理示范糧庫等多項榮譽稱號。
——從“眼睛向內”到“外聯拓展”,通過專業化、精細化協作增強實力。順應“合伙人”時代、“大農業”生產潮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借助農展會、農交會、全國糧食交易大會等展銷平臺,在種植技術、機械應用、品牌塑造、購銷保障等多領域擴大“朋友圈”,業務由“中儲糧”單一伙伴逐步拓展到全國10多家糧食行業龍頭企業,走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高效發展新路子。合作布局歷經“三個層級”推進:一是打開視野,謀求名企合作。多次到北京、河南、四川等先進地區考察招商,2017年、2018年分別與中糧集團、中化集團兩家大型央企簽訂框架協議,奠定了產業合作的戰略格局,把發展著力點調整到做實政策糧、搞活貿易糧、壯大產業化上。二是龍頭嫁接,延伸技術合作。緊隨中化、中糧等龍頭進駐,中種國際、雨林灌溉、愛科農機等技術鏈企業陸續加盟,拓展了產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對土地規模經營、技術轉化、購銷保障等形成有力支撐。三是細化分工,密切專業合作。糧庫承擔聯系合作社、調配人力機械、落實農資供應、保障糧食收儲等工作,中糧集團負責協調資金、調配種子、遙感監測、機械化生產等工作,中化集團提供全程種植技術指導、直升機飛防作業、田間病蟲害及植物營養管理等工作,提升了產業合作的效應,全鏈條協作、全過程銜接、全方位保障的合作模式基本形成。2019年,流轉耕地平均畝產玉米1400斤、高出同類地塊500斤,干糧總產量26900噸、產值達到4530萬元,凸顯了智控管理、高效作業的現代農業發展優勢。
——從“一購一銷”到“全鏈發力”,通過產業化、高端化拓展提升品質。突出市場帶動、產業聯動,銜接供需兩端、加速產業融合,打破“收原糧、賣原糧”的“原字號”經營方式,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互動”,建立覆蓋“產購儲加銷”全周期、全鏈條增值體系,不斷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鏈條延伸向著“三個環節”發力:一是對接上游,突出“種”的特色。立足中高端定位、體現綠特色品質,投資2500多萬元組建恒勝農業、古道莊園米業公司,以訂單方式保障優質水稻供應、引進日本佐竹稻米加工生產線,種植基地面積發展到25000畝、產品日加工能力達到100噸,企業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大幅提升。二是銜接中游,鞏固“儲”的優勢。堅持對客戶、對糧農高度負責,累計投入資金近1億元完善配套設施、擴容倉儲能力50余萬噸,同步改造提升糧食收儲系統,建設智能化、信息化、可視化網絡平臺,實現扦樣、檢驗、過秤、卸車、回皮、核算全過程陽光操作,始終保持糧食貿易“無問題糧、無糾紛糧、無退貨糧”,贏得了市場信賴、樹立了良好形象。三是鏈接下游,暢通“銷”的渠道。依托庫存量、經營量比較優勢,創新倉儲托管、物流運輸等服務載體,與川糧集團、河南正大、駐馬店揚翔等知名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糧食貿易量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10萬噸發展到60萬噸,產品成功打入高端釀酒、特色糧油、功能食品、專用飼料等原料市場,促進了產品結構和貿易質量優化升級。
——從“糧食收儲”到“土地入股”,通過規?;?、集約化經營擴大效益。改變國有糧庫企業按計劃指標收儲原糧的傳統職能,以加快推進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為突破口,與中糧集團、中化集團等大型央企合作,通過建立“央企+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采取入股、訂單、聯營等多種渠道,打通土地、資本、市場、要素配置壁壘,促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現農戶、公司、企業多方共贏。農戶可以享受“三個優先”保障:一是優先獲得收益。農戶只要通過土地“入股”,即可提前一次性拿到每畝300元的固定收益,并優先納入企業靈活用工人員管理,每月工資性收入最高可達到6000元以上。二是優先獲得服務。種植大戶、合作社與糧庫簽訂《土地種植合作協議》,全過程獲得測土、農資、機耕、田間管理和糧食收購等“一攬子”服務,實現節支降耗、穩產增收。三是優先獲得分紅。糧食收儲凈利后,50%歸合作社支配、首先兌現農戶分紅,其余50%為央企、公司和農機作業隊經營收益,充分保障農戶在土地流轉中的獲得感。比如,某農戶將手中10畝耕地進行流轉經營,按協議規定種植玉米基礎產量為1000斤,每畝固定收益300元、獲得國家政策性補貼近90元、可分紅350元左右,收益總額可達到7400元左右,比一般土地流轉市場收益高2500元左右。通過這種模式的輻射帶動,今年糧庫在胡吉吐莫鎮、連環湖鎮、敖林西伯鄉等流轉土地規模突破10萬畝、是去年的2.6倍,預計實現總收入1.6億元、利潤3500萬元。
——從“被動應對”到“綜合防范”,通過科學化、制度化保障規避風險。為有效降低自然災害、市場波動、意外事故等不確定性風險,緊盯作物生長、收獲、儲存等關鍵階段,轉移和分散農業全產業鏈經營風險,最大限度保障農戶和企業收益。風險防控圍繞“三個階段”實施:一是種植保險重“覆蓋”。通過中糧農業擔保公司開展全面積種植投保、畝均保費80元,若出現不可抗拒的極端天氣或病蟲害造成損失甚至絕收,將根據實際投入全額賠付、畝均最高賠付額900元,確保零風險大面積種植。二是期貨保險重“對沖”。為每年預計收獲的玉米集中購買數量相當的遠期期貨合約,以“期貨套期保值”實現“現貨價格與期貨合約盈虧對沖”,有效規避玉米現貨價格下滑風險,確保低風險市場收益。三是收儲保險重“分擔”。玉米收購資金由中化、中糧集團全額提供,收購價格以收割當月期貨最高價為準,潮糧交易完成后的市場風險由中糧集團承擔,干糧入庫后、出庫前品質變化風險由糧庫承擔,確保多方合作低受損、廣受益。
通過“解剖麻雀”式調研,我們直觀感受到了胡吉吐莫糧庫“混改”帶來的顯著變化,深刻體會到了順應全面深化改革大勢的基層創造,管窺透視到了壯大糧食產業、振興糧食經濟的廣闊空間。特別是隨著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縱深推進,釋放的市場化潛力、催生的多元化要素、溢出的集約化效應,為跟進建設優質糧食工程、改進產業服務體系、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提供了有利條件。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實施產改聯動,聚焦產前搭建“要素融合、規模經營”載體,用足用活國家“優質糧食工程”等政策措施,強化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牽動作用,引導關聯企業、配套產業、相關服務業和高校、農科院所圍繞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做文章,讓土地既可“多產糧”、又能“產好糧”;聚焦產中搭建“優勢融合、鏈式協作”載體,鼓勵國有糧食企業與民營骨干企業以兼并重組、股權轉讓、品牌整合等方式構建混合所有制產業聯盟,統籌推動糧食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探索綠色優質特色糧油作物種植、收購、儲存、專用化試點加工,讓產品既有“原生態”、又增“附加值”;聚焦產后搭建“渠道融合、價值營銷”載體,瞄準重點客源市場和中高端消費人群,著力培育區域公共品牌、叫響綠色特色品牌、塑造專用糧油品牌、做強主食產業品牌,不斷增強“慶字號”競爭力和影響力,讓品牌既富“風土情”、又含“時尚味”;聚焦服務搭建“管理融合、高效運作”載體,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提檔升級”和“家庭農場培育升級”工程,打通糧食經營主體、專業組織、普通農戶的合作堵點,提升糧食產業社會化生產、市場化運營水平,讓經營既靠“組織化”、又聯“專業性”。全面提升糧食產業規模層次和質量效益。展望全市糧食產業前景,必將是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匯聚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創富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