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位于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申”、“滬”的由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2000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后又改“扈”為“滬(滬)”。
上海建城
……
省情概況
江蘇,簡稱”蘇”,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為“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與“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合稱之簡稱。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地跨長江、淮河南北,……。
經濟發展
……
地理概況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span>
浙江文化
……
基本概況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它位于中國中東部,是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組成部分。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偯娣e14.01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45%。2018年年末全省戶籍人口7082.9萬人,常住人口6323.6萬人。
……
江西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是中國內陸省份之一。江西位于中國東南部,在長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丘陵為主,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顯著,四季變化分明。
地理氣候
……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東省土地調查面積總計15.7965萬平方公里。2017年山東省年末總人口10005.83萬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東省轄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縣級單位137個(市轄區55個、縣級市26個、縣56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824個……
行政區劃
……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是世界華人宗祖之根、華夏歷史文明之源;文化燦爛,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人口眾多,是全國人口大省,……
名稱由來
……
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與面積】 湖北省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部,簡稱鄂。地跨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東鄰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北與河南毗鄰。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全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1.94%。最東端是黃梅縣,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來鳳縣,最北端是鄖西縣。
【地勢地貌】 全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區占20%。
……
湖南省位于我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區域處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span>
歷史文化。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種植五谷、織麻為布、制作陶器,……
……
位置和面積
廣東地處祖國大陸最南部,陸地范圍位于北緯20°09′~25°31′,東經109°45′~117°20′之間。自東至西依次與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毗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地貌
……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南疆,位于東經104°28′~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中部。東連廣東省,南臨北部灣并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與云南省毗鄰,東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貴州省,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
歷 史
……
海南省位于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隔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面和南面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4 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823公里,有大小港灣68個。
行政區劃
……
市情簡介
重慶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26區、8縣、4自治縣)。常住人口3102萬人、城鎮化率65.5%。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自然地理特點
四川省位于中國西南,地處長江上游,介于東經92°21′~108°12′和北緯26°03′~34°19′,東西長1075余公里,南北寬900多公里。東連渝,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陜三省。面積48.6萬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內蒙古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
……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東南部,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云南、北接四川和重慶。全省國土面積17.62萬平方公里,轄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銅仁6個地級市,黔東南、黔南、黔西南3個民族自治州;有9個縣級市、52縣、11民族自治縣、15個市轄區和1特區。
歷史沿革
……
云南簡稱"云"或"滇",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南部??偯娣e3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4.1%。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毗鄰,北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與西藏自治區相連,西部與緬甸唇齒相依,南部和東南部分別與老撾、越南接壤,共有陸地邊境線4061公里。
云南省行政區劃
……
地形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青藏高原面積的一半以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占全區總面積的85.1%,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全區地形可分為藏北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藏東峽谷地帶三大區域?!?/span>
氣候
……
陜西省簡稱“陜”或“秦”,地處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位于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居于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span>
地貌氣候
……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游,它東接陜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它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全省土地總面積42.59萬平方公里(其中寧夏自治區飛地53.22平方公里)。
……
青海省位于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span>
主要城市:
……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于1958年,面積6.64萬平方公里,2015年底總人口667.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
自然狀況 寧夏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勢南高北低,落差近1000米,呈階梯狀下降。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為溫帶半干旱區和半濕潤地區,具有春多風沙、夏少酷暑、秋涼較早、冬寒較長、雪雨稀少、日照充足、蒸發強烈等特點,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地理區劃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國內與西藏、青海、甘肅等省區相鄰,周邊依次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國界線5700多千米,約占全國陸地國界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交界鄰國最多、陸地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
新疆古稱西域(意為西部疆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各民族遷徙融合的走廊,是"多元一體"文化和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處、休戚與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