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借鑒京山縣加強村書記隊伍建設的經驗做法,……?,F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一、京山經驗
(一)打好鄉情牌,編制能人“回引網”
一是縣級領導擔任“回歸向導”。
二是異地商會充當“回歸經紀人”。
三是黨員驛站搭建“回歸平臺”。
(二)打好組合拳,構建多維“培養鏈”
一是“課堂+紅色資源”教育提升素養。
二是“職業教育+實踐基地”提升技能。
三是“創新平臺+理念傳導”提升創業能力。
(三)搭建大舞臺,形成能人引領“硬支撐”
一是鼓勵進入“兩委”班子。
二是引導發展特色產業。
三是給予對等的政治榮譽。
(四)精細化管理,做大能人“蓄水池”
一是臺賬化管理。
二是個性化服務。
三是常態化關懷。
二、考察啟示
1.吸引能人回歸,領導重視是前提。
2.發揮人才作用,優化環境是關鍵。
3.選拔村書記,堅持能人標準是根本。
4.激發創業熱情,精神鼓勵不可少。
三、工作建議
1.細化“能人標準”,制定能人引進計劃。
2.堅持領導帶頭,明確各級領導能人引進任務。
3.整合部門資源,為能人創業提供平臺。
4.壓實鄉鎮黨委主體責任。
5.落實保障待遇,重視精神激勵。
主要做法
一、實施基地園區建設行動。
一是精心編制產業布局。
二是圍繞市場調整結構。
三是堅持標準建設基地。
四是大力招商引進項目。
二、實施品牌建設提質行動。
一是壯大空心面產業。
二是壯大辣椒產業。
三是壯大金銀花產業。
三、實施質量安全保障行動。
一是成立農產品安全監管站。
二是抓好“三品一標”認證。
三是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
四、實施農業服務優質行動。
一是扎實推進技術服務指導。
二是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三是加強重點企業扶持力度。
五、實施農業產品培育行動。
一是抓山區特色。
二是抓壩區高效。
三是抓特色水產。
六、實施宣傳營銷提升行動。
一是推行“銷售+訂單”。
二是推行“銷售+互聯網”。
三是推行“銷售+超市”。
取得成效
一、基地園區更多。
二、品牌影響更大。
三、食品安全更好。
四、農業服務更優。
五、產品銷售更廣。
經驗啟示
一、產業規模是基礎。
二、產品品質是關鍵。
三、改革創新是動力。
四、市場需求是核心。
怎樣才能甩掉貧窮落后的帽子,讓干部有臉面、群眾有奔頭?……
一是組織強了。
二是產業興了。
三是百姓富了。
四是生態美了。
調研中,我們感受到,青杠壩小康田園模式的核心內涵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凸顯黨建引領這個核心,用好用活組織力量。
二是抓住“三社”融合促“三變”這個關鍵,用好用活市場力量。
三是搭建春暉服務社這個平臺,用好用活社會力量。
一、黨建帶動,聚組織力量,提升向心力
(一)組建一個好班子。
定好“主心骨”。
選好“后備隊”。
激活“自信心”。
(二)構建一套好制度。
建立民主決策機制。
建立雙向承諾機制。
建立綜合監督機制。
(三)鍛造一個好作風。
一方面做好幫扶服務。
另一方面注重發揮黨員干部表率作用。
二、改革驅動,聚市場力量,提升競爭力
(一)“三社”融合推動“三變”改革。
抓產權改革。
抓生產合作。
抓信用合作。
抓供銷合作。
(二)“三位一體”豐富發展業態。
發展立體化農業。
推動農旅文旅結合。
完善利益連接機制。
(三)“三生同步”建設美麗鄉村。
制定產業規劃。
完善基礎設施。
保護生態環境。
做強生態綠色產業。
三、“春暉”推動,聚社會力量,提升感召力
(一)建載體。
建文化體。
創連心節。
設春暉社。
(二)建渠道。
建立發展溝通渠道。
建立情感交流渠道。
建立公益服務渠道。
(三)建機制。
建立宣傳引導機制。
建立管理激勵機制。
建立協調機制。
總結和推廣“青杠壩小康田園模式”,對我市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推廣小康田園模式,
一是示范引領,統籌推進。
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三是綜合評估,嚴控風險。
近期我部就農村宣傳文化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二、突出問題
一是陣地少了。
二是管理亂了。
三是隊伍散了。
四是活動虛了。
二、 原因分析
一是重視不夠。
二是投入不足。
三是體制不順。
四、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切實加強農村宣傳文化工作。
2、深化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為農村基層宣傳文化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強建設,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基層宣傳文化陣地。
4、鍛造隊伍,建設一支穩定而健全的農村宣傳文藝骨干隊伍。
問題倒逼的結果
一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不高。
二是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降低。
三是群眾集體意識淡化。
四是農村發展活力不足。
五是當前合作社在發展中暴露出不少問題。
農村發展改革的第二次飛躍
村黨支部的責任所在
首先,村黨支部發展集體經濟職責是黨內法規明確規定的。
其次,黨支部具有其突出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第三,重建黨支部與群眾的經濟聯結紐帶。
如何推進工作
一是干部思想解放難。
二是相關部門協調推進難。
三是基層群眾發動難。
選好“頭雁”,讓支部書記領著干
壓實責任,讓黨委政府推著干
由點及面,讓典型引路帶著干
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基本形式
具體的發展模式
現行法規的制約和變通
一是與黨支部成員約法三章。
二是與合作社群眾約法三章。
合作社的檢驗標準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
第二,堅持共同富裕。
第三,堅持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目前的成效
第一,農村干部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觀。
第二,黨組織的組織力大大增強。
第三,強村富民實現雙贏。
第四,鄉村振興的人氣更旺了。
第五,農村的人居環境更美了。
重要的是解決“道”的問題
只有理論清醒,才有道路堅定
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穩步推進
只有不畏艱險,才能勇于擔當
一、“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模式分析
(一)互聯網技術逐步滲透的智慧農業模式。
(二)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涉農電商模式。
(三)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
二、 齊齊哈爾“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
(一)省政府頂層設計,齊齊哈爾積極響應。
(二)企業借勢發力,電商平臺初具規模。
(三)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互聯網金融蓄勢待發。
(四)農業轉型向好,“互聯網+”政策成效顯著。
三、齊齊哈爾“互聯網+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薄弱,“互聯網+農業”發展受到阻礙。
(二)網絡營銷平臺滯后,“互聯網+農業”銷售模式普及尚待時日。
(三)農民依賴傳統生產經營模式,給“互聯網+農業”的推進帶來難度。
(四)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不高,現代金融服務普及仍需時日。
(五)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制約產業結構調整,“互聯網+農業”發展進程緩慢。
(六)專業人才缺乏,“互聯網+農業”領域缺少智力支持。
四、推進齊齊哈爾“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依托大數據驅動農業轉型升級。
(二)全力培育互聯網金融,改善農村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
(三)著力推進網絡平臺營銷構建,為實現農產品供銷搭建橋梁。
(四)宣傳“互聯網+農業”發展理念,助推農業信息化。
(五)優化龍頭企業布局,加速形成全產業鏈模式。
(六)重點培養農村網絡專業人才,突破互聯網技術門檻。
一、畜牧產業發展現狀
(一)取得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三)存在問題。
二、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方面。
(二)挑戰方面。
三、對策建議
(一)推進規?;B殖和標準化生產。
(二)著力培育適應市場的新型主體。
(三)引導和規范專業合作組織發展。
(四)構建完善公共監管體系。
(五)提升科技支撐服務能力。
一、發展油茶產業的重要意義及有利條件
(一)油茶是戰略產業。
(二)油茶是致富產業。
(三)油茶是生態產業。
(四)油茶是健康產業。
(五)油茶是特色產業。
二、貴州油茶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一)生長周期和林地經營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二)缺乏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和加工技術,更沒有形成產業鏈。
(三)種苗問題、人才問題、科技問題等制約了油茶產業的發展。
(四)相當多的地方對茶油的認知度還不高,消費群體相對較少,油茶產業的整體開發能力不足,開拓市場的投入較大。
三、關于油茶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采取集約式的集體林地經營方式,調動投資者和農民積極性。
(二)扶持龍頭企業,形成完善的油茶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
(三)加快種苗培植基地建設,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
(四)加快送檢鑒定步伐,提高油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走茶旅一體化路線,提高油茶的綜合效益。
一、全縣農村沼氣項目實施現狀
二、三沼綜合利用效果
三、后續服務網點、養殖小區及規?;笮驼託夤こ痰牡浞蹲饔冒l揮情況
一是服務型。
二是維持型。
三是癱瘓型。
四、存在的問題
1、農村人口結構發生變化。
2、家庭養殖減少,原料嚴重短缺。
3、建池需求和任務安排出現結構性過剩。
4、管理不到位、技術指導差、故障解決難。
5、部分后續服務網點,缺乏后勁。
6、綜合利用率不高。
五、對策與建議
1、戶用沼氣池六點建議:
2、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三點建議:
3、沼氣服務體系一點建議:
4、項目建設的一點建議:
一、村集體經濟基本現狀
二、村級面臨的困難和存在問題
一是由于自然因素原因,……
二是村集體資產無積累?!?/span>
三是村干部存在本位思想?!?/span>
四是集體經濟實力薄弱,……
五是投入不足,……
六是村集體經濟管理不到位?!?/span>
三、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力度,……
二是切實抓好“三資”管理?!?/span>
三是對實施項目進行跟蹤管理,……
四是為進一步帶領、幫助精準扶貧貧困戶脫貧致富,……
五是按照實現脫貧定導向、推進精準扶貧工作?!?/span>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明確目標,高位推動
(二)壓實責任,掛牌督戰
(三)摸清家底,因村施策
(四)聚焦產業,壯大收入
(五)政策扶持,獎補配套
(六)強化管理,防范風險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較多,收入來源單一。
(二)村級集體資產開發利用率低,受制約多。
(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缺能人、缺思路。
三、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幫扶機制
(二)增加投入,加大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
(三)創新思路,積極探索村級增收新途徑
(四)加強人才保障,增加人才輸送
一、工作情況
二、存在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是農業產業結構不“優”,
二是農業發展特色亮點不“多”,
三是農業技術應用不“廣”,
四是農村人才配備不“強”,
三、關于如何解決問題的思考
(一)加快產權制度改革
一是厘清底數。
二是開發資源。
三是創新形式。
四是招商引資。
(二)加快多元產業發展
一是探索增收致富機制。
二是抓功能聚合,高標建設田園綜合體。
三是抓科技支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四是加強村級班子建設。
一、廟崗鄉概況
二、主要做法
(一)定好方案把方向。
(二)分類指導定路徑。
(三)試點先行創特色。
(四)健全制度筑防線。
三、存在問題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問題
1.單純依靠政策支持,自身造血功能不強。
2.缺乏高素質人才的引進。
3.個別基層黨組織能力不高。
(二)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
2.加大人才引進。
3.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
4.進一步完善農村干部激勵機制,調動村干部服務群眾和為民辦事的積極性。
一、農民收入增長歷程
(一)改革開放35年農民收入增長情況
(二)農民收入結構的新特點
二、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收入增長的政策評價
(一)直接增收政策見效快,但效用期短,不可持續
(二)間接增收政策著眼于解決“三農”問題根本矛盾,因而具有根本性和長效性,但難度大,周期長
三、農民增收政策走向與趨勢判斷
(一)“三農”政策走向
(二)農民收入增長趨勢
現有200多戶村民、2104口人的興十四村,是1956年由山東臨沂地區移民組建起來的移民村,……。時任省委書記吉炳軒對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給與了高度評價:“速度快、效益好、意義大?!?/span>
所謂速度快,就是規劃快、建設快、使用快、見效快。
一是精確定位。
二是精準發力。
三是精心實施。
所謂效益好,就是土地利用好、科技溢出好、農產品產量好、經濟收入好。園區投入使用以來,綜合效益不斷提高。
一是土地利用率高。
二是科技溢出高。
三是農產品產量高。
四是經濟效益高。
所謂意義大,就是引領示范作用大、科技成果轉化作用大、帶動小城鎮建設作用大、轉移農村勞動力作用大。
一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二是促進農業科技普及。
三是促進生產經營方式轉變。
四是促進產業蓬勃發展。
五是促進農村城鎮化。
六是促進村民幸福指數提升。
七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我們對什么是現代農業有了感性認識和把握,對如何發展現代農業有了深刻體驗和啟迪,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根本出路,需要典型引路、政府扶持和多部門聯動,緊緊依靠科技力量,大膽破除傳統農業的束縛,快速精準轉型,向現代農業精彩跨越。
村莊承載著農村發展的諸多元素。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山區農村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對全縣近10年村莊變遷情況開展專題調查。
一、基本情況
從近10年村莊變遷情況來看,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部分行政村變社區。
二是自然村空殼化明顯。
三是村莊面貌大為改觀。
二、成因簡析
一是自然災害頻發迫使村莊變遷。
二是統籌城鄉發展催生村莊變遷。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影響村莊變遷。
三、工作建議
一是立足山區實際,做好村莊規劃。
二是順應群眾需求,合理撤并村莊。
三是調整投資方向,加快村莊建設。
四是秉承地域特色,完善產業布局。
五是在傳承中發展,保護傳統村落。
近年來,旬陽持續加大三農投入力度,涉農產業和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農業主導產業蓬勃發展,農民增收步伐不斷加快。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757元,較上年增加846元,增長14.3%,呈現出穩步增長態勢。
一、農民收入的現狀
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主要支撐。
家庭經營性收入為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財產性收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轉移性收入補充了農民增收空間。
二、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
(一)自然條件的制約。
(二)農業產業結構欠合理。
(三)農民文化素質的影響。
三、促進農民增收的建議
(一)以轉移農民為重點,做強勞務產業。
(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
(三)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四)組織開展職業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我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在縣域經濟發展新階段,涉農部門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服務三農,對此筆者進行了一些淺顯的思考。
一、服務三農的工作成效
(一)堅定目標興農。
(二)強化科技助農。
(三)項目帶動促農。
(四)完善政策惠農。
二、服務三農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科技支撐弱。
(二)政策落實要加強。
(三)服務意識待提高。
三、服務三農的對策建議
(一)落實“重中之重”。
(二)強化科技支撐。
(三)集中整合資金。
(四)監督政策落實。
(五)提高服務能力。
本文就目前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對策作粗淺探討。
一、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2、農村集體經濟薄弱。
3、現行土地政策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4、農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
5、農村人才缺乏,制約經濟發展。
6、農業科技的開發應用不夠。
二、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對策
1、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村自身“造血”功能。
3、實行土地流轉機制,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4、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
5、培養和引進人才,為農村經濟服務。
6、發展農業科技,提高農業效益。
一、兩市土地流轉的現狀
(一)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萌芽階段,時間段為1982-1990年。
第二個階段為被動性發展階段,時間段為1991-2002年。
第三個階段為恢復性發展階段。時間為2003年至今。
(二)八種形式
一是轉包,
二是轉讓,
三是互換,
四是出租,
五是入股,
六是委托流轉,
此外還有委托代耕和拍賣經營兩種形式。
(三)七條成效
一是促進了土地規模經營。
二是增加了流轉雙方的收人。
三是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四是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和農業科技推廣步伐。
五是解決棄田拋荒問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六是擴大農民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七是催生農村新的經濟社會組織更快更好地發育成長。
二、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總體評價和問題、原因分析
一是總量不大。
二是質量不高。
分析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思想認識不統一
一方面領導認識有誤區。
另一方面流轉雙方各有擔心。
(二)流轉操作不規范
(三)服務機制不健全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不快
(五)政策環境不寬松
三、適當引導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去適當引導呢?……
摘要:赤水市創新開出了“競爭立項、以大帶小、長短結合、按股歸公、清資核賬”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赤水藥方”,取得了村村有項目、村村有產業、村村有積累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競爭立項,科學評估持續發展。
一是實地調查評估。
二是專家論證作答。
三是現場評審立項。
(二)以大帶小,村村聯合抱團發展。
一是產業帶動。
二是龍頭拉動。
三是項目撬動。
(三)長短結合,因村制宜特色發展。
一是突出“扶貧+”,助推面上增收。
二是突出“旅游+”,助力長效增收。
三是突出“電商+”,助促快速增收。
(四)按股歸公,把握規則有序發展。
一是嚴格利益分配制度。
二是嚴格“四議兩公開”程序。
三是嚴格財經管理辦法。
(五)清資核賬,風險防控安全發展。
一是逐村建立“三資”管理制度。
二是逐村建立“民生監督”制度。
三是逐村建立“產權交易”制度。
二、存在問題
(一)集體經濟規模普遍較小。
(二)部分管理人員素質較低。
(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
(四)村級集體負債情況嚴峻。
三、對策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強化綠色發展意識。
二是強化組織領導。
三是強化示范引領。
(二)實施能人治村,選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
一是配強村級班子。
二是挖掘人才資源。
三是強化村干部培養鍛煉。
(三)整合集體資源,將資產資源轉化為資金資本
一是著力推進“七權”同確。
二是著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三是用活扶持資金。
(四)規范財經管理,建立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機制
一是規范村級財務管理。
二是加強財務民主監督。
三是化解村級不良債務。
近年來,我縣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實現了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的新突破,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一、主要成效
(一)特色產業初具規模。
(二)園區企業發展壯大。
(三)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
(四)科技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五)品牌意識不斷增強。
二、存在問題
(一)群眾思想解放不夠。
(二)主導產業規模不大。
(三)龍頭帶動能力不強。
(四)資金投入總量不足。
(五)產業服務水平不高。
三、對策與建議
(一)科學規劃布局,發展現代農業園區。
(二)實施龍頭帶動,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三)加強基地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四)完善流通體系,培育優勢產品品牌。
(五)堅持科技帶動,推進經營管理創新。
(六)強化監管執法,優化農業發展環境。
(七)狠抓技能培訓,提高群眾綜合素質。